建筑技术丨高层+隧道逆作法施工要点分分钟全掌握!
2020-07-21 16:34:16 来源:敦煌市建筑业协会 点击:11527
逆作法施工是沿建筑物的外墙位置施工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室外墙,同时也作为挡土围护结构。在建筑物内部的适当位置,打下中间支撑桩,若为桩箱基础,中间桩可选定在相应的桩上。
逆作法施工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地铁车站、地下车库、市政、人防工程等领域。主要适用于以下5种基坑:(1)大面积的地下工程;(2)大深度的地下工程,一般地下室层数大于或等于2层的项目更为合理;(3)基坑形状复杂的地下工程;(4)周边状况苛刻,对环境要求很高的地下工程;(5)上部结构工期要求紧迫和地下作业空间较小的地下工程。
逆作法施工新技术
框架逆作法。利用地下各层钢筋混凝土肋形楼板中先期浇筑的交叉格形肋梁,对围护结构形成框格式水平支撑,待土方开挖完成后再二次浇筑肋形楼板。
踏步式逆作法。该法是将周边若干跨楼板采用逆作法踏步式从上至下施工,余下的中心区域待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后逐层向上顺作,并与周边逆作结构衔接完成整个地下室结构。
一柱一桩调垂技术。在逆作施工中,竖向支承桩柱的垂直精度要求是确保逆作工程质量,决定着逆作技术的深度和高度。目前,钢立柱的调垂方法主要有气囊法、校正架法、调垂盘法、液压调垂盘法、孔下调垂机构法、孔下液压调垂法、HDC高精度液压调垂系统等。
此外,施工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竖向支承结构宜采用一柱一桩的形式,立柱长细比不应大于25。立柱采用格构柱时,其边长不宜小于420mm,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时,钢管直径不宜小于500mm。立柱及立柱桩的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10mm,立柱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300,立柱桩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200。
(2)主体结构底板施工前,立柱桩之间及立柱桩与地下连续墙之间的差异沉降不宜大于20mm,且不宜大于柱距的1/400。立柱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时,可采用后注浆措施,以减小立柱桩的沉降。
(3)水平支撑与主体结构水平构件相结合时,同层楼板面存在高差的部位,应验算该部位构件的受弯、受剪和受扭承载能力,在结构楼板的洞口及车道开口部位,当洞口两侧的梁板不能满足传力要求时,应采用设置临时支撑等措施。
逆作法施工之高层建筑
土方的开挖
(1)排水先行。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下部可能存在地下水,地基的土壤比较的潮湿,加上如果在雨季施工,则施工存在较大的隐患。因此,在土方开挖之前,需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做好施工前和施工中的排水工作,确保土方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
(2)选择工具。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可能出现塌陷现象。因此,需要对施工作业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控制,尤其是在开挖垫层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由于地下结构相当复杂,所以需要合理选择挖掘工具,防止支承柱与连续墙发生碰撞。
(3)底板加固。土方开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因为土方开挖的方向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因此每完成一层开挖,则需要进行底板加固等工作,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使其达到设计的标准强度。
在地下室浇筑中的应用消灭裂缝
(1)在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温度、荷载力等,具体来说便是,在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情况,提高支柱的承载能力,如果地基的土质比较松散,则需要重复浇筑甚至多次浇筑,提高地下室的承载能力。
(2)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尺寸、轴线及支架强度、稳定性是否合格,检查钢筋位置、数量等,清理浇筑部位的杂物,会同各单位共检合格后填写验收记录。
(3)混凝土运到现场后由混凝土泵车进行浇筑,人工振捣。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不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不大于500mm,相邻两层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前层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次层混凝土压茬的间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初凝时间。
(4)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各插点的间距不宜超过振捣棒长度且均匀布置,并正确掌握振捣时间,振至泛浆不再冒泡为止,振捣要均匀密实,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等。分层浇筑的混凝土,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层至少50mm,保证上、下两层混凝土结合良好。
逆作法施工之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主要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时先由地表面向下采用地下连续墙或帷幕桩等方法施作基坑的维护结构及中间桩柱,然后进行开挖至主体结构顶板地面标高,并利用未开挖的土体作为土模浇筑顶板,回填土后恢复道路交通。施工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采用盖挖半逆作法施工时,须设置横撑并施加预应力。
(2)开挖时,处于钢筋混凝土边缘处的小导管注浆须饱满,且充分固结围岩,并保证混凝土与围岩的结合部密实、稳固。
(3)施工时,应采用短进尺开挖,每循环进尺须控制在80cm范围内,且钢拱架到掌子面的距离应不大于15cm,以免因洞顶水平岩层悬臂过长而导致坍塌。
人工挖孔桩施工
(1)钢管柱施工有效部位采用人工挖孔桩,其下桩基采用机械成孔,为便于桩机下钻、提钻,人工挖孔部分的有效内径定为1.9m。
(2)护壁形式采用外齿式护壁,上下搭接5cm,作为施工用的衬体,增加抗塌孔的能力。
钢管柱施工
(1)钢管柱采用分节吊装,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吊装作业。钢管柱下放时对准桩位,慢插入孔,至单节顶部时,用卡具卡住钢管柱,重复施工其他单节,两钢管柱用螺栓连接好,吊车下放钢管柱使底部直接嵌入定位器上,其管端稳固坐落于定位器环行定位板上,然后对柱上端准确定位。
(2)钢管柱定位完成后,为了保证钢管柱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钢管柱柱体不产生位移,施工过程中,要从上至下进行加固,加固位置为钢管柱顶部及钢管柱两个连接法兰处,加固处采用四面对顶,加固采用顶丝杠。
(3)对于抛落高度不足4m的,采用内部振捣器振实。施工中一次抛落的混凝土量不小于0.7m3,用料斗装填,料斗的下口尺寸应比钢管柱内径小,以便混凝土下落时,钢管柱管内空气能够排出。
(4)为了保护钢管柱柱体成品,防止施工时对其破坏,施工时需对柱体与挖孔桩孔壁之间进行回填处理,从孔口地面沿挖孔桩环形均匀填入砂。